港商籲大灣區融合,降低粵港澳電話長途和漫遊費
参考:香港文匯報 时间:2019-04-08
大灣區各城市間的聯繫愈來愈緊密,但香港和內地的手機套餐有較大差異,慣用的通訊軟件也不同,為交流帶來不少障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多措並舉實現通信資費合理下降,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許多在深圳打拚的港商和香港高管紛紛表示歡迎,稱目前香港手機在深圳打電話回港的費用,是香港本地通話費的20倍。他們期望兩地降低甚至取消漫遊費,同時通過運營商推出更加合理的流量套餐。大灣區的融合,要先從手機開始。
目前港商到內地開展業務,打電話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是漫遊、一卡兩號或是直接新開內地電話卡,前兩者的費用較高,後者始終不如本港電話卡方便。至於通訊軟件,港人更習慣使用WhatsApp和Facebook,然而在內地這兩種軟件的使用都受到限制。這些都不利於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綱要》提出要增強通信企業服務能力,多措並舉實現通信資費合理下降,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並積極開展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的可行性研究,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支撐。這無疑將可以降低兩地通訊成本,促進交流與融合。
兩地通話費貴當地20倍
深圳市實景科技聯合創始人、港人郭文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他的香港電話卡漫遊到深圳時如果打電話回香港,費用高達每分鐘2港元,是香港當地通訊每分鐘0.1港元的20倍,感覺太貴了,「充值了100港元,打回香港與朋友談事情,一下子都差不多用完,感覺很不划算。」即使是一機兩卡,以內地聯通卡打回香港,也要每分鐘0.96元人民幣,折合1.1港元,也不便宜。
從事航空貨運的港企東捷運通集團董事長黃鵬亦表示,2004年他因工作需要開通了一卡兩號,即深圳號和香港號,因頻繁來往二地,每月的手機加漫遊費高達7,000港元,當時業務暢旺,他不以為意,到了2006年費用降至每月1,700至1,800港元,2008年降至約1,100至1,200港元,2,010年開始跌破1,000港元,現時基本在500至600港元。
不過黃鵬坦承,現時很少打電話,在香港他用WhatsApp與客戶和朋友聯絡,在內地則用微信或QQ與人聯絡,感覺很方便。他認為,隨着《綱要》提出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這對頻繁往返兩地的港商將是很大的利好,不但可以降低許多通訊成本,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大灣區三地的融合。
深圳港商、新興集團董事長何廣健表示,他1992年來深圳辦廠生產塑膠產品,一家人常住深圳。1994年他才花上萬元人民幣購買到大哥大,那時通訊費很貴,在深圳打本地電話每分鐘要0.7元人民幣,打到香港每分鐘要3至4元人民幣,如果不是重要的事和急事他都不會用大哥大打電話。隨着內地電信業快速發展,後來他也購買了兩地卡,通過套餐,打到香港就便宜不少。
微信漸流行 溝通更便利
不過何廣健表示,近幾年來隨着微信的興起,他現在都是用微信與香港家人、朋友和客戶溝通,反而打電話已經很少了。他購買的手機是一機兩卡,一個是中國移動卡,138元的套餐,可以享受免費400分鐘通話和20G高速流量,流量用完只可免費享用一般2G至3G流量。他現在感覺高速流量不能夠滿足日常所用,期望中移動能夠提供更加優惠的套餐,方便他微信與香港朋友交流。
從事服裝業務的龐志偉透露,他90年代中來東莞與人合作開設服裝廠,當時他購買的大哥大也花了上萬元,而工廠拉一條電話線也花了近萬元。隨着電信業飛速發展,後來他用兩地卡往返珠三角和香港,近幾年來他與香港家人和朋友溝通都是用微信,基本不用手機打電話。儘管他將工廠轉到緬甸,但與香港朋友和客戶溝通也用微信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