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子支付环境和习惯分析,支付宝、微信加紧布局
参考:人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 时间:2018-10-21
随着电子支付在香港的发展,小到街市,大到商场,电子支付对于现在的香港市民来说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从“落后”的“港村”到拥有无人商店新鲜体验模式的智慧城市,香港市民的智慧生活渐成规模。随着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电子支付在香港的发展蹄疾步稳,并越来越结合香港本土特色,也让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设初见雏形、蓄势待发。
10月18日,支付宝香港(Alipay HK)宣布在港推出针对交通工具的易乘码(Easy Go)技术,支持乘客瞬间完成支付及双离线操作,并与香港两家专线小巴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香港电子支付“安全感”的担忧,培养香港电子支付的习惯
然而,支付时的“安全感”成为了电子支付面临的挑战之一。据香港互联网注册管理公司最新调查显示,有近五成用户担心网络安全及个人隐私的泄露。但在陈婉真看来,用户对于支付的安全感是需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长期培养。
香港和内地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电子支付需根据香港市场环境作出生活化、本土化的改变,让消费者从内心感觉到支付的熟悉感和安全感。例如,从今年1月起,支付宝香港便根据香港市民的使用习惯,推出“集印花”的活动,以香港市民最喜爱的“游戏”方式来逐步培养消费者使用电子支付的习惯。
电子支付抢滩香港
一直以来,香港的公共交通都由八达通垄断。然而,随着微信、支付宝等各大电子支付平台的加入,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多家移动支付公司都在积极抢滩线下场景中的公共交通场景。支付宝、微信亦陆续对接出租车服务,目前香港日均有两万单手机叫车服务,支付宝接入的的士已占总量的10%。
然而,微信、支付宝要撼动八达通在香港公共交通的市场垄断地位仍需时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调查显示,目前常用手机支付的市民占比仅为约20%,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根据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香港继续成为境外支付宝交易笔数最多的地区。香港地区的交易笔数是去年同期2.5倍,人均消费1709元,是去年同期的1.4倍。
香港电子支付助推香港智慧城市行动
在香港熙熙攘攘的奥海城中,无人商店的概念在香港虽处于起步阶段,电子支付正在如火如荼攻城略地,对于正在打造“智慧城市”的香港而言,这一购物新模式无疑为香港市民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零售体验,也为香港市民的智慧生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去年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在智慧城市发展的6个范畴中,智慧生活就是其中一项。特区政府在蓝图中已明确表示,2018年要开发“快速支付系统”,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码或邮件地址,随时随地使用电子支付。今年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便推出了这项“快速支付系统”——转速快(FPS),用户使用该系统即可享用24小时全天候、随时随地跨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的即时资金转账服务,打破了各个不同平台间的界线。
“有些人可能认为香港科技相对落后,但这次香港金融管理局将FPS落地,让大家看到了香港的科技其实并不弱。”陈婉真自豪地说,“香港始终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它可以作为桥梁,将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的技术展示给全世界看。”微信支付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将通过小程序、图像识别等不断创新的微信支付新形式,助力大湾区智慧生活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