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的竞争与协作
参考:大公报,广州日报 时间:2021-10-05
-
珠江三角洲号称“世界工厂”,无数装着家电、家具、衣服、电子产品的集装箱每天经过华南港口运出,借由货轮完成一次次洲际旅行,走向全球,最终达到海外消费者手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同时提升珠三角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本港航运物流业界人士纷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为香港航运、物流业提供了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会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浪潮当中。
如今中国沿海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的5个现代化港口群体。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其中7席依次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香港港、青岛港和天津港。
其中,深圳港、香港港几乎全部是外贸,盐田港主要做欧美线,蛇口港主要做东南亚线,部分欧美线,香港港则非常综合——10%本地出口、20%国际中转、70%珠三角中转,广州南沙港则是非洲线冠军,同时也是内贸冠军。
随着深圳港、广州港的崛起,香港港的竞争力正在削弱。大量货物逐渐分流至盐田港、南沙港等其他港口。
从成本来看,香港相比临近的内地港口也并不占优势,其装卸成本高于内地,人力资源、土地成本等更加高昂。货代公司如果要从东南亚地区运货至珠三角地区,在香港港中转的成本远远高于直接挂靠广州南沙港。
另外,随着内地港口贸易通关环境的便利化,对国际贸易商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加强。
港口独立顾问、《香港港口总体规划2020》的主要作者之一JonathanBeard表示,香港的集装箱处理量多年来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对手的进步更快。
2010年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第3,2013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香港港并保持至今,2018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香港港。
不过,竞争只是一面。基于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做大做强,正在成为港口之间的共识。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
香港货柜码头商会主席锺惠贤指出,未来要加强区域内港口之间的协调,提高长期竞争力,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货运枢纽港口群。她续说,香港港口应该继续在大湾区发展中发挥重要和主导作用,其中香港港口可以加强其转运和进口中心的作用,深圳港作为出口枢纽,广东港则成为大湾区的国内枢纽。
有业内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实际上将淡化目前香港港口与广东港口间集装箱箱量间的比较,进一步实现协同,进一步竞合。香港的优势在于航运的软环境,比如航运金融、航运法律,不应单纯和广东港口比吞吐量。
港航运仲裁服务冀拓至湾区
希德律师行法务总监刘洋认为,在航运争端解决服务方面,香港航运仲裁及争端解决服务获国际认可,建议将有关服务拓展至大湾区,令大湾区乃至全国企业优先选择香港作为争端解决的地点。广州和深圳的仲裁机构亦可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以提升在有关领域的声誉,并利用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平台走出去。
在航运金融合作上,刘洋称,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可利用香港进行新造船和二手船的买卖融资。另他建议,香港可与广州航运交易所合作,共拓航运交易、衍生品、合同制定等方面的商机。
港口合作方面,身兼香港海运港口局海运及港口发展委员会增补成员的刘洋说,三地港口可先促进港口之间在港航资源共享、行业协同、国际接轨及职能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才进一步探索符合"一国两制"原则下的三地"大通关"税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