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首次会议“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
参考:新华网,香港商报,文汇 时间:2018-08-1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本月在京召开。香港社会高度评价此次会议,认为相关措施将惠及香港,可助力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香港《文汇报》日前发表题为“香港积极融入大湾区 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的社评称,香港面对全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应积极进取,主动参与,融入大湾区发展,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全力配合推进大湾区建设,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典范。
去年7月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年多来,粤港澳三地间科技合作迅速推进,并且不同于以往的松散状态,如今在大湾区指引下,三地间政府、企业、高校以及个人的科技创新合作均在有重点有节奏展开,一张创新网络逐步成型。而此次公布的计划中的措施,受惠者更涵盖内地旅游和生活的港人,包括大幅减低粤港澳大湾区的通讯漫游费、简化大湾区开设银行账户程序、香港电子钱包与内地互通等。
随着一批粤港澳合作平台在港深、澳珠以及广州南沙等地的落户,政府与业界也在探索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三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让等领域深度合作。今年5月中旬,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香港建立的16个国家重点伙伴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作为试点获得了中央财政总计约2200万元的“过河”科研资金支持。《香港商报》报道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后公布的下阶段工作部署,指出中央支持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加强三地创科合作,未来将有更多便利香港及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措施。
粤港澳高校本科合作项目已接近190项、广东高校及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已立项建设达78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首批立项建设5家。广州科技创新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携手深圳、香港、澳门共建科技创新走廊,加强引智引技引资,拓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除此之外,还建有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深港产学研基地、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深圳虚拟大学园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合作基地。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表示,在国家支持下,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可与内地城市发挥各自的科技优势,令香港突破经济瓶颈,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工作职位,令市民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中央为三方设立了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框架。从中央的高度,统筹粤港澳三地合作,不仅让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有了归属,提高效率,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也将更高瞻远瞩。对三地的年轻人特别是创业者来说,更多制度性的优惠和便利政策,也可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创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覆盖香港、澳门和广州在内的其余广东9个城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增长极作用被寄予厚望,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推动大湾区产业融合、产业共建成为共识。对标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世界大湾区。此次会议提出,要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洪为民表示,这意味着各地可充分发挥优势,深港、穗港合作未来有望“跑得更快”。在生活便利化方面,期待后续有更多细则出台,惠及更广泛的香港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