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框架下,香港發展優勢高增值服務的挑戰和機遇
参考:香港文匯報 时间:2019-03-26
在大灣區融合發展框架下,香港有什麽挑戰和機遇呢?粵港澳三地領導人昨日在北京共同探討大灣區發展,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有決心帶領香港在大灣區發展扮演積極角色,堅守「一國兩制」並鞏固現有優勢,相信大灣區城市群有潛力同時成為「東方華爾街」和「東方硅谷」。粵港澳加強合作、優勢互補,有利大灣區硬軟件互聯互通,三地的機場、港口合作也有望打開新局面。香港要積極發揮金融龍頭優勢,大力發展高增值服務,在灣區融合發展中創造新優勢。
香港在灣區最具龍頭優勢是金融業。香港金融業在2017年底佔香港生產總值的18.9%,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香港IPO排名世界第一,2018年募資總額達到360億美元;本港還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本港金融優勢,配合所擁有的世界級大學、法治、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廣泛的國際聯繫,有條件在大灣區建設「東方華爾街」和「東方硅谷」中發揮引領作用。
吳曉求:可嘗試大灣區內人民幣和港幣自由兌換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今天在博鰲論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與把海南建設成自由貿易港一樣,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粵港澳大灣區更具有國際性,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貨幣的不同,粵港澳大灣區有三種貨幣,人民幣佔主體,港幣、澳幣都存在,怎麼解決三種貨幣的關係,處理好了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嘗試。第二是法律上有巨大的不同,如何在各自遵守各自法律的框架下進行合作也是需要認真對待。吳曉求認為可以嘗試一下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實現人民幣和港幣的自由兌換。但也有一些現實的問題,人民幣的規模比較龐大,而港幣因為和美元直接掛鈎,所以需要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在大灣區融合發展中,香港既要看到優勢,也要看到挑戰。例如作為香港支柱產業之一的航運業,正面臨激烈競爭,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已經由2000年的世界第一,跌至去年的第七名,大灣區內的深圳、廣州港口吞吐量已超越本港。但對香港而言,這種挑戰也正孕育着發展和提升的機遇。
倫敦目前的港口貨櫃吞吐量早已遠遠落後,但倫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運服務中心、全球最重要的海事仲裁中心。本港截至2018年底船舶總註冊噸位全球第4,有超過800家與船務相關的公司,本港能提供各式各樣的海運服務,包括船務代理和船舶管理、船務經紀、海事保險、船舶融資、海事法律和仲裁等,香港也是亞洲重要的船舶融資中心。大灣區集合了香港、深圳、廣州三大世界前10的集裝箱港口,香港只要憑借金融、保險、船務、法律服務等優勢,象英國倫敦一樣發展高增值航運業務,為大灣區港口業務服務,就完全可以鞏固提升本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廣東對港口融合取態積極,去年7月廣東省港口資源整合方案已完成,深圳市也在2018年6月出台了方案,提出將與香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本港要成為高增值海運服務中心,並出台系列優惠政策,包括提供稅務減免,促進海事保險業等業務發展。在「一國兩制」下,本港是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有條件吸引亞太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的海事仲裁在港進行。
可以說,大灣區合作帶來轉型升級、創造新優勢的全新機遇,本港應積極作為,乘勢而上,用好機遇。